【滙分享·析木玉】一顆楊梅引發(fā)的驚世之作

05-17 千璞匯析木玉

  15世紀,中國畫壇出現(xiàn)了以沈周為代表的被后人稱之為“吳門畫派”的嶄新藝術(shù)流派。



  明朝后期文學(xué)家、書法家王穉登在《吳郡丹青志》中,這樣評價沈周:繪事為當(dāng)代第一,山水、人物、花竹、禽魚悉入神品;其畫至唐、宋名流及勝國諸賢,上下千載,縱橫百輩,先生兼總條貫,莫不攬其精微。



  可見,沈周集自然萬物于畫且攬其勝,是明代文人畫承前啟后并進入全盛時期的重要人物。


  沈周76歲時曾繪《一塢楊梅圖》,畫中楊梅樹上只掛了一只楊梅,透著空濛、疏簡的意境,很是耐人尋味。



  探其作畫緣由,竟是因和朋友薛章憲到一塢這個地方去采摘楊梅,發(fā)現(xiàn)過了采摘期,沈周將樹上僅有的一顆楊梅采吃,倍覺有味,由衷感嘆楊梅有味不在多,一顆足矣;生活之趣,在于興之所至。


  因興之所至,沈周采梅而得感懷,并將之入畫,傳驚世之作。



  觀及沈周《一塢楊梅圖》的布局精妙、意境清暢,中國玉石雕刻大師、河南省工藝美術(shù)大師龐然,也是興之所至,決意以意境為主導(dǎo),刻畫高潔清奇氣度的《一塢楊梅圖》于自己喜愛的玉料上。



  龐然選了一塊色澤蔥綠、細膩潤美、極為顯工的析木玉,借其長方形制創(chuàng)作玉牌,以金黃俏色的一頭作為牌頭,打磨出凹形,呼應(yīng)正面陰刻的弧形邊框線。


  細觀,掛繩處與邊框線渾然一體,貌似鏤空的兩體合一套件,頗為新穎、精巧。



  畫上樹木位置關(guān)系清晰,樹干挺拔穩(wěn)健,枝椏參差橫斜,彰顯作者模擬皴筆、點墨的蒼健之功。




  林木間,以簡筆勾勒江渚石灘、籬笆小院和滿懷期待向楊梅林仰望的沈周與書童。




  灘邊,薛章憲泛扁舟而至,只是樹上一片冷清,應(yīng)了沈周“千樹已空嗟太晚,一丸聊足記曾過”的詩意。



  畫面留白恰如其分,營造出意境深遠的藝術(shù)空間。


  頂端題跋與背面詩文,線條豐富多變,延續(xù)了原作風(fēng)貌,也彰顯作者自身風(fēng)格。



《一塢楊梅圖》·龐然·視頻資料請移步公眾號觀看






-   END   -

歡迎關(guān)注·千璞滙珠寶集團

官方網(wǎng)站:www.fsnamei.com

圖片來源于千璞滙,

未經(jīng)允許禁止下載、轉(zhuǎn)發(fā)、商用。

如有需要請留言與客服溝通申請。

版權(quán)所有: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5 -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:遼ICP備16013909號-1遼公網(wǎng)安備21088202000123號